撰稿 | 行星
来源 | 贝多财经
被外界称为光伏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依旧悬而未决。
近日,通威股份(SH:600438)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前期披露拟以向润阳股份进行增资及收购相关股东股权等方式,目前相关事项尚在推进中,交易各方仍在持续就交易相关事项进行磋商,不排除原交易方案可能存在调整或终止的风险。
通威股份还在公告中表示,交易各方也在磋商过程中同步积极探讨其他整合方案,如有确定进展或变化,该公司将及时对外披露,并提示广大投资者以公司公告信息为准,注意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收购实际由通威股份创始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主导。这位“新掌门”接任董事长后不久,便带领通威股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扩张销售规模、完善海内外供应链的道路,在市场中动作频频。
但纵观整个光伏市场,今年以来产业链各环节均处于承压状态,供需失衡下的产能出清成为行业主旋律,通威股份的业绩也难逃浩劫,陷入持续亏损的“冰河期”。接踵而至的内外部压力,正拷问着刘舒琪与通威股份的战略正确性。
一、巨头兼并,润阳海外产业恐生变局
通威股份对润阳股份的收购事宜,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8月,通威股份拟与润阳股份及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悦达”)等相关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悦达”)签订《增资意向协议》。
按照计划,此次交易将分为两步,首先江苏悦达将对润阳股份进行现金增资10亿元。天眼查信息显示,江苏悦达是润阳股份第二大股东上海悦达的控股股东,而江苏悦达背靠国资股东,实控人为盐城市人民政府,持股91.76%。
随后,通威股份将通过向润阳股份进行现金增资,并以现金收购江苏悦达前述增资股权的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本次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
此前,通威股份在接受特定对象调研时曾坦言,该公司2022年启动从上游硅料到下游组件的一体化布局,大规模布局组件环节相较于传统一体化组件厂商较晚,2023年的组件出货量才首度进入全球前五,在海外市场不具备先发优势。
通威股份之所以对收购润阳股份的相关事宜信心十足,也是因后者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建设了产能布局,通威股份认为润阳股份能够帮助该公司拓宽海外高溢价市场的销售渠道,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力。
然而现实却是,通威股份的并购事宜迟迟没有进展。面对来自各方的追问,该公司董事会秘书严轲仅在业绩会上透露,目前其正在与第三方中介机构持续推进审计、评估及业务尽调等相关工作,并与各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
直到11月中旬,一则“润阳股份部分海外生产线停工”的消息如平地惊雷,将这起光伏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推上了风口浪尖。据第一财经报道,润阳股份泰国4期组件厂已停工,电池厂为部分停工状态,偶有五分之一左右产能可开启。
根据新浪财经披露的润阳4期组件厂内部文件,停工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受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影响,目前订单不稳定,对生产连续性造成影响”,并表示根据泰国劳工保护法的要求,停工期间,公司会向员工支付75%的工资。
对于重视国际竞争力的通威股份而言,润阳股份的外供应链生变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对润阳股份之变是否会影响并购进程的相关问题,通威股份始终三缄其口,仅称二者现阶段并无股权关系,润阳是否停产是其经营管理层的决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仍未在回应外界质疑的交易事项进展公告中披露并购实际进程与交易预计完成时间,而是着重对原交易方案可能调整或终止的风险进行了提示,显然也因瑞阳股份的停产而忧心忡忡。
二、多番押注,逆势扩张背后的业绩风险
实际上,行业内外对通威股份这起并购交易的评价褒贬不一。据金融界报道,部分投资者认为此次收购是周期内的首例兼并案例,且为龙头厂商收购前五厂商,行业见底信号再度明确,是触底反弹的开始。
但在巅峰时期,润阳股份的市场估值曾高达400亿元,而按照通威股份以不超过50亿元的价格收购51%的股权份额计算,后者如今的估值已蒸发四分之三,足以证明光伏行业正处在低位磨底的尴尬期,内卷激烈。
另有业内人士向蓝鲸新闻透露,通威股份还有试图降低并购交易成本的意愿,但无论是润阳股份还是作为“投资人”的国资股东,显然都不想低价卖出,二者在交易价格层面的博弈,或许也是阻碍收购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部分投资者对这起巨头兼并事项持观望态度,预测目前行业底部还要持续徘徊一段时间。他们认为,通威股份已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还要选择负债累累、麻烦不断的润阳股份,并不利于其后期发展,甚至存在被后者拖垮的风险。
翻阅通威股份今年以来的财报可知,该公司的业绩表现的确不容乐观,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44.7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73.52亿元下降34.47%;归母净利润为-8.4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0.31亿元下降127.84%,由盈转亏。
通威股份前三季度的收入为682.72亿元,同比下滑38.73%;归母净利润也转亏至-39.73亿元。而在2022年,该公司曾有光伏行业“盈利之王”的美誉,当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217.30亿元,收入更是达到1020.84亿元。
针对亏损情况,通威股份董事会秘书严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公司面临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的调整,高纯晶硅生产成本环比二季度已显著降低,三季度8.44亿元的亏损已较二季度实现环比减亏。
但截至2024年9月末,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9.04%,较2023年末增长13.96%;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也下滑27.6%至148.26亿元,在此情况下仍要花费50亿元进行收购,无疑将对其财务健康度造成压力。
抛开本次收购事项不谈,自2023年3月从父辈手中接过通威股份后,新任董事长刘舒琪推行的不少战略举措都曾引发业界争议。先是公布了高达160亿元的定增预案,但五个月后又以“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为由终止。
在此之后,通威股份又与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计划分别在乐山市峨眉山市、乐山市五通桥区分别投资建设年产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力争2024年末建成投产,2025年末达产,而上述两项项目的预计投资总额高达200亿元。
刘舒琪的逆势扩张是否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位“创二代”的带领下,通威股份能否实现生产端各项生产与消耗指标的有效优化,未来又能否守住光伏行业高地,还有待市场考察。
相关推荐
恒友汇曾在《2024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简称《下半年指引》)预测指出,通胀顽固性和反复风险使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更加谨慎,未来即使降息,本轮政策利率调整的终点也不会太低。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利率不太可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在高位停留或将成为新常态。
日前,浙商证券发布公告,收到国都证券转发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