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贷款中介,撑起了一个IPO!实控人20 岁创办公司,曾靠贷款超市完成财富积累
公司动态 财经 海右财经 · 2024-06-07 03:58:53
三年宣派超3亿元股息

image.png

20岁创立公司,踩对助贷流量风口,26岁带领团队赴港上市


5月31日,来自成都的优卡集团Yoc Group(下称“优卡集团”)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民银资本。


优卡集团成立于2018年,招股书称,优卡集团为“全国最大的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


2021年至2023年末,优卡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1.55 亿元、1.03 亿元、9075 万元。


其中,于2023 年 8 月终止的业务在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900 万元、3500 万元、-1800 万元,对应营收为1.45 亿元、1.67 亿元、6247万元;继续经营的业务 2021-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8673万元、6791万元及1.09亿元,对应营收为1.91亿元、2.2亿元及3.34亿元。


区别于各大流量App青睐的线上助贷产品,优卡集团目前主要服务于线下信贷市场。


在线下信贷市场,活跃着一群中介群体,为用户提供助贷撮合服务。他们链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客户,借款用户则通过中介匹配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中介收取用户服务费从而获利。


这类线下助贷大军,撑起了优卡集团的IPO。


01

贷款中介行业的“导流”之王


通俗来讲,优卡集团招股书中所称的金融居间机构就是线下贷款中介。


招股书资料显示,中国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支出由2018年的20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60亿元,优卡集团2022 年营收规模在国内所有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3.7%。


招股书中业务模型显示,优卡集团为线下贷款中介提供的主要服务,则是贩卖流量和用户数据资料。


image.png

一方面采买流量,另一方面将流量导流至线下中介,是优卡集团主要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占据其营收大头。


财务数据显示,优卡目前的核心收入来自SaaS解决方案,该业务由“精准营销”和“科技订阅”两部分组成。


image.png


其中,“精准营销”服务近3年营收占比达90%左右,也就是优卡集团为线下贷款中介导流的收入。另外一小部分收入,则是名为“融享客”的 CRM 系统的订阅费。

image.png


剖析“精准营销”的业务链条,优卡集团主要负责4个环节:


流量获取:基于植入各类App 及流量平台的 H5 页面进行获客;


② 用户注册


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就业状况、社保状况及资产信息等;


流量分发:优卡将用户信息分享至贷款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竞价,并按照CPA(单次点击成本)收费;另外,也向第三方数据商提供用户信息。


招股书提到,融享客的分发模型是精准营销服务的核心。融享客通过实时竞价,将收集的用户数据与助贷中介预设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完成分发。


02

淘金用户数据信息,如何“片叶不沾身”


在流量分发阶段,还涉及“资产定价”环节,这个环节也体现了优卡集团的关键优势——大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的数据洞察力、分发模型及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我们的业务运营至关重要。
摘自招股书

大数据分析,自然离不开海量数据库。


招股书提到,优卡集团的数据库主要包括1、金融居间机构提供的信息;2、用户在H5页面上填写的个人及非个人信息。


其中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就业状况、社保状况及资产信息等。


优卡集团将这类信息处理并储存。在用户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上,优卡集团在招股书中列举了多种合规手段及管理方案。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25 日,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和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共同公布的《关于川渝两地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中,公布的41款侵害用户权益、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就包括优卡集团旗下成都优卡数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融享客展业App。


融享客展业 App所涉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多项违规。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并于2012年12月生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及工信部于2013年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收集及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经用户同意、合法、正当及必要并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


任何违反该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均可能使互联网供应商遭受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注销备案、关闭网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03

线下助贷乱象丛生,长尾风险谁来负责?


线下助贷业务,一直是个人信贷业务市场中备受争议的存在。


一方面,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需要中介机构为其介绍客户,从而达成放款任务指标;贷款中介机构也的确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为有借贷需求的用户提供助贷撮合服务。


据多家媒体报道,线下贷款中介市场是一个乱象丛生的“江湖”,且正处于强监管的风口浪尖之处。


例如,AB贷等套路贷是线下助贷市场中的常见陷阱,这类骗局依托线下场景,令借款用户防不胜防。检察日报、中国经营报、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均揭露过这类套路,受害的借款用户不在少数。


此外,一些助贷中介会帮助贷款者伪造或美化信贷资料,违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这类行为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并可能导致贷款者未来面临法律和信用风险。


贷款中介对用户的收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了解,线下贷款中介对用户收取的佣金和服务费没有明确的法规限制,普遍在7%-20%之间,一些中介机构巧立名目如“信息费”“介绍费”“手续费”等变相提高佣金。


虽然贷款撮合收取一定费用具有合理性,但由于贷款中介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费用纠纷也是线下贷款中介市场的“重灾区”。


针对这类不法金融贷款乱象,监管正在重拳整治中,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相关通知,宣布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时至今日,各地不法助贷中介团伙被警方打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所以对于借贷用户来说,线下贷款中介市场存在诸多值得防范的问题。


优卡集团正是跻身于这样的助贷“江湖”,迅速崛起并站稳脚跟。


优卡集团宣称,在业务流程中不提供任何信用报告、增信或风险管理服务,也不提供任何金融产品。


但实际上,以招股书中获客H5的示意截图为例,优卡收集用户资料的页面及流程与申请其他线上金融产品并无明显区别。


image.png


此外,基于优卡集团的“实时竞价程序”,用户所填写资料将优先分发至出价更高者。在H5页面获客页面也并未对用户告知。


也就是说,用户在填写个人信息等资料时,并不知晓由哪些线下助贷机构联系自己,并提供服务。同样,在获取用户资料前,优卡集团也无法得知由哪家线下中介获得该用户资料。


然而,招股书并未提及优卡集团对于贷款中介客户的风控审核策略;并明确表示,优卡集团不参与任何流量分发后的活动——

由于我们在精准营销业务中的角色仅限于市场营销及分发,我们不对金融居间机构的分发后活动向用户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招股书

北京某助贷公司消保负责人表示,借款用户在优卡集团H5填写贷款资料后,则成为优卡集团的有效客户,即便优卡集团将客户导流至其他机构,也应对客户的基础权益负责。


04

运营“前期贷超”,导流线上现金贷


招股书显示,2020年9月,优卡集团转型线下助贷导流服务,并推出融享客SaaS平台。


从财务数据来看,这次转型可谓十分成功——转型的第二年起至2023年末, SaaS服务便为优卡集团分别贡献1.8 亿元、2 亿元、3 亿元的营收。

image.png


招股书认为,成功转型的重要优势是基于其“多年服务的数据洞察和经验,构架了用户的资产信息和行为模式”,那么在此前,优卡主要做哪些业务?


招股书显示,优卡集团曾通过运营 App对现金贷平台进行导流服务——

用户可在我们的 App上一站式选择由不同第三方线上消费融资平台(「平台客户」)提供的消费贷产品。在选择后,用户将被导流至相应的平台客户。
摘自招股书

成都优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著作权显示, 在优卡成立早期(2018-2020年),优卡集团旗下拥有包括有信钱包、铂银、白鸽、桃子分期、闪贷有钱、柚信借钱、天天省呗爵士卡等数十款App。


image.png

近年来(2020年之后),子公司成都优选仓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优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名下软件著作权则包含了数十款各类小游戏、功能类、小说平台类等 App 及软件。


image.png

这意味着优卡早期运营的App主要为贷款超市,后期开发各类App获取流量,进而导流变现。


2018年国内现金贷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彼时现金贷产品还以“payday loan”为主,优卡集团正是把握住了行业的时代浪潮,靠运营贷超App完成早期的财富积累。


招股书中,优卡集团将“导流业务”与“SaaS解决方案业务”进行了区分,但实际业务模式只是将用户导流至“线上助贷平台”和“线下贷款中介”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提到,在导流业务中,除了对平台方收取导流费用,优卡集团还对贷超App的用户收取会员费及服务费。


这类模式区别于普通贷款超市。贷款超市常规的盈利模式是向现金贷产品导流,并收取产品方的流量费用。


而优卡集团运营的贷超App则是向用户端收费,业内将对用户收取各类费用的贷款超市称之为“前期贷超”。


一般玩法是在用户注册填写资料时便收取借款人的100-300元不等的会员费、个人信用报告审查费赚钱。借款人付费后,才能看到贷款入口有哪些贷款产品。也就是,借款人想借款,必须先付费评估。


这类产品的开创者为上海造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造艺科技”),据《时代周报》报道,造艺科技共有数十项软件著作权,包括银码头、哆哆钱、易小借等现金贷平台,其中一款App首页显示,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在使用银开心的“个人风险等级评估”。


此前有媒体报道,坐拥巨量流量的造艺科技深陷“套路贷”泥潭。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造艺科技的用户投诉量曾高达 4万多条,“导流 714 高炮”“强制扣款”“恶意扣费”的投诉频出。而所谓的信用风险评估并无技术含量,且购买后并不能成功借款。


“前期贷超”这类产品生存于行业早期,随着行业发展,贷款产品琳琅满目,用户早已无需先付费后选择。


如今,造艺科技早已销声匿迹,优卡集团旗下的贷超App也已转型。


但由于贷超业务模式是将用户导流至外站,即便由“前期贷超”转型为“普通贷超”,优卡集团也面临着诸多不合规风险。


如优卡集团旗下“有信钱包”层层嵌套为多个现金贷产品导流,最终导流至高利贷平台的风险则由用户承担。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有用户认为自己只是在“有信钱包”推广的“高兴借”平台进行简单注册,没想到在随后的两周内接连被强行放款两次,且遭到暴力催收。


目前,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信钱包累计投诉量为2000 多次。


image.png


2020 年底,中国网财经在报道“有信钱包”涉嫌导流高利贷平台的报道中指出,优卡科技官网显示,优卡累计服务用户超2000万,合作伙伴1000+。该数据表明,优卡集团的用户量级与造艺科技相当,在贷超平台中仍处于头部地位。


优卡集团海量客户哪里来?


招股书显示,优卡集团在2021年至2023年从前三大供应商采购的总金额分别为1.2亿元、1.04亿元、5390万元,共计2.78亿元。


据蓝鲸新闻报道,以CPA区间价格15-20元估算,优卡集团在过去3年从前三大供应商购买用户数据约在1390万人-1853万人,平均每年从每家供应商处采买的用户数据量约为180万人。此外,名业内人士介绍称,优卡集团合作规模较大的平台包括还呗(数禾科技)、宜信等平台。

05

导流业务3年贡献利润上亿元,上市前不足300万元抛售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8月,导流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6900 万元、3500 万元、-1800万元。


2020 年之前,线上现金贷承包了个贷行业的“暴利”之名,线下贷款中介的巨大利润空间被行业玩家所忽视。但手握流量的优卡集团在享受过线上导流的饕餮盛宴后,轻松调转车头转向线下贷款市场。


招股书表示,由于线上消费金融导流服务的总市场规模于2022年收缩并于2023年再缩减,导流业务的财务表现自2022年开始表现欠佳,导致相比2021年, 2022年的年内利润下跌49.3%。


2023 年8 月,上述包含“有信钱包”在内的导流业务被优卡集团终止,同月出售至成都风明科技有限公司,现金代价为288.7 万元。


成都风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法人为郑冀川,郑冀川持股 99%。


郑冀川的另一重身份,是优卡联合创始人。此外,在优卡集团上市重组前的股东架构中,郑冀川通过优云持股4.68%,是优卡集团第四大股东。


image.png

对于导流业务,招股书表示,用户通过 App选择消费贷产品后,将被导流至相应的平台客户, App不会就任何贷款产品增加信贷或承担任何信贷风险。


北京某助贷公司消保负责人认为,这与导流线下助贷中介的情况类似,信息获取方应对用户风险负责。


06

90后核心团队,三年宣派超3亿元股息


招股书显示,鲁圳为优卡集团实控人,现年26岁,现为优卡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曾在广州九尾信息工作两年。


2018年1月,年仅20岁的鲁圳与郑冀川一同创办成都优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卡信息科技”),两人持股比例分别为60%及40%。


随着股权转让及变动,2018 年还迎来了两位联合创始人陈双飞和周德尧。


陈双飞目前为优卡集团非执行董事,年龄为31岁;周德尧目前担任优卡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营运官,年龄同为31岁。


重组完成后,上述四名创始人在优卡集团持股情况为:鲁圳持有的优卡、陈双飞持有的优幸、周德尧持有的优信、郑冀川持有的优云及纬晨投资分别持有优卡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69.41%、14.85%、9.90%、4.85%及0.99%的权益。


优卡集团的成本主要构成为数据流量获取成本,通过来自各种渠道,例如各种短视频APP,吸引潜在客户,这些潜在客户通过点击广告进入优卡产品的H5页面。


2021年至2023年,优卡集团数据流量获取成本分别为0.78亿元、1.17亿元、1.67亿元。


image.png


2021年至2023年,优卡集团的前五大流量供应商分别占数据流量采购总额的76.1%、51%、31.2%,同期,来自最大供应商的流量采购数额分别占总额的31.5%、22.5%、8.1%。


在股利分配方面,优卡集团显得较为“大手笔”,2021年至2023年,优卡集团分别宣派股息3300万元、1.4亿元及1.67亿元,三年合计宣派3.4亿元。


研发支出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其持续经营业务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05亿元、0.1亿元、0.1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4.66%、6.43%、6.93%。


张见


0 人收藏 0 人喜欢
分享至:

0 人打赏,共 0

相关推荐

网贷 财经
广东省小额贷款协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与助贷机构开展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

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与助贷机构开展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针对助贷行业乱象,协会强调,要加强贷后管理防范暴力催收。小额贷款公司在不良资产债权转让环节,应在合同中约定债权购买方对于债权的处理方式,禁止出现非法暴力催收或者是“软暴力”的行为。要严格审慎制定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协议条款。在风险承担、风险揭示、费用收取、信息保密、投诉和应急处理等方面,明晰权责边界。

小贷 公司动态 曝光台 监管 金融虎 · 305浏览 · 13小时前
瑞信证券股权转让落定!北京国资拟控股瑞信证券 方正证券退出

日前,方正证券发布《关于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拟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转让所持参股公司瑞信证券49%的股权,转让对价约为8.85亿元。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实施预计不存在重大法律障碍。

公司动态 财经 券商 实时观察 金融虎网 · 314浏览 · 13小时前
瑞穗证券申请已获受理!国内日资券商将增至3家

近日,证监会官网更新了瑞穗证券(中国)的申请设立进展。该券商从2023年11月递交材料后,于6月19日获得证监会受理。

公司动态 财经 券商 实时观察 金融虎网 · 381浏览 · 14小时前
0 人评论
可输入 255
投稿
资讯排行